可能不少父母都有經歷過類似的事件:比如說自家的孩子正玩著玩具,突然把玩具就扔出去了,開始嚎啕大哭;再比如像在飯桌上面毫無理由的就開始拒絕吃飯,然后扔筷子,打翻飯碗等等……
以上這些都是沒有處理好情緒的表現。都說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,要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更難,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以上這些情形盡量不會出現。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去管理情緒,去調節自己的心情。當然這個愿望是美好的,愿望的達成就需要我們每位家長的努力,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控制情緒,成為情緒的主人。 # 了解情緒 # 需要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,我們應該首先學習學習,簡單了解情緒到底是什么? 01 情緒是什么? 情緒,是我們對待外界事物所產生的心理狀態,情緒有4種基本類型:喜、怒、哀、懼。比如,對于一件事,是開心還是憤怒,是哀傷還是害怕。同時,情緒會有對應的外化表現,比如緊張時,可能會抖腳、摳手,開心時會手舞足蹈、大聲歌唱等。 02 情緒對我們有何影響? 情緒對于我們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。正面積極的情緒可以讓我們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,對生活充滿了期待,干什么都有沖勁。而負面的情緒會讓人處于被動狀態,嚴重的甚至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。所以,對于我們來說,要提升生活與學習的質量,關鍵是要掌握情緒控制能力,要去發展積極的情緒,合理控制消極情緒。 # 如何培養情緒控制力 # 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,首先要從我們家長自身出發,再根據具體情況去對孩子進行引導。 01 修煉自身學會做指導型的家長 家長在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養成中,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需要也進行修行和鍛煉,首先管好自己的情緒,再去引導孩子,學著做指導型的父母。 指導型的父母,就是要更積極地去認識與發現自己的情緒,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孩子做榜樣。 ①識別自身的情緒 做指導型的父母,首先是要準確識別自己的情緒。當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時,要精確地判斷情緒的種類和發生情緒變化的原因。比如對孩子生氣了,是因為孩子表現的不好而生氣了,還是因為覺得孩子的表現讓自己丟了面子而生氣?我們需要去識別出情緒產生的原因,才能做下一步的情緒處理。 ②要學會接納自己 要接受自己的情緒,無論是正面的,還是負面的,都是十分正常的,人都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產生心理反應。 ③選擇合適的時機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們學會了識別情緒、接納我們自己之后,就能了解自己什么時候情緒最激動,那我們就可以知道不要在情緒的最頂點去選擇表達情緒。應該暫時選擇躲開讓你生氣的場景,等到情緒褪去,再去平靜地抒發心中的不滿。 以上三點,正是我們學會做指導型父母的基本技能。我們掌握之后,可以以身作則,給孩子做情緒控制的好榜樣。 02 不給孩子的情緒設限 不給孩子的情緒設限,就是讓孩子充分感受自己的情緒,不要刻意去打斷孩子的情緒抒發。引導孩子去認識這些情緒。可以用語言或者是動作去幫助孩子認識到他自己的情緒。 認識之后,還要幫助孩子說出來,比如,可以問問孩子,你現在是不是很難過?是不是有一點內疚呢?你現在是不是很憤怒?運用語言去幫助孩子去確認他自己的情緒。 03 選擇陪伴而不是評價 我們作為家長總會去評價孩子的表現,比如你怎么這么害羞?你怎么這么膽小?你怎么這么小氣?這樣的評價非但不能消解孩子的負面情緒,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加消極的情緒,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緒狀況。 我們發現孩子有負面情緒時,千萬不要急著給予孩子居高臨下的評價。我們要做的,應該是去陪伴孩子,即使沉默也沒關系。可以是一個擁抱或者一個安慰性的其他動作,讓孩子明白你接受了他的存在,會讓負面的情緒消散地更快。 04 及時的反饋 當孩子的情緒出現了之后,我們要做出恰當的反饋。這個反饋也是有時機的,不要在孩子情緒的高峰給予孩子反饋,我們應該在孩子的情緒出現弱化時,給與孩子恰當的反饋,為孩子搭建一個發泄的通道,幫助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。我們可以幫他敘述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,通過語言或者是角色扮演,或者是回到當初的一個發生現場等等,來幫孩子弄清楚自己情緒的由來,更好地認識自己、表達自己。 05 用適當的方式,輔助孩子認識情緒 除了以上的方式之外,還有一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更多情緒,那就是讀繪本。其實市面上有許多關于孩子情緒的繪本,如關于生氣、害怕、恐懼等等,這些繪本都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是,不僅讓孩子體驗了情緒,同時還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,解決情緒的出口在哪里,比如有一本繪本叫做菲菲生氣了,里面描寫到因為姐姐搶走了菲菲的玩具,菲菲非常生氣,本來都已經要氣的大爆發了,這個時候她走出了家門,看看山/爬爬樹/看看海,情緒就從紅色,變成了綠色/藍色等等,情緒顏色變了,也表示孩子的情緒緩和下來了,然后她又開開心心的回家了。像這樣的繪本有很多,我們平時可以多多發現,多多積累,為孩子選購質量好的繪本,供孩子閱讀。 以下有一些參考的繪本,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購買: 其實,幫助孩子管理好情緒,做情緒主人的關鍵鑰匙,就掌握在家長們自己手里。只要修煉好自身“武功”,態度積極、方式得當,孩子也能在父母的影響下成為一個高情商、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好孩子!